Event storming 是個好東西:幫助團隊看見全貌,引發團隊變革新契機

2024.2.29 在 DDD Taiwan Community 分享了這一陣子運用 Event Storming 的一些經驗談與學習,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你團隊的引導工具,幫助團隊看見全貌!

背景資訊

在 2022 年底時,有一個機會和 DDD Taiwan Community 的社群朋友聊天,本來是聊天,但聊到最後變成邀請他來幫團隊帶了幾次 Event Storming。

因為有了當時的經驗,後續順利將這項「引導工具」引入公司、團隊,甚至是客戶端,因此秉持著「取之於社群,回饋於社群」的想法,將自身獲得的經驗,於 2024.02.29 回饋分享至 DDD Taiwan Community。

因為這是一個來自於我個人、團隊及運用在客戶端的經驗談,因此我將主題與內容設定為較軟性的主題「Event storming 是個好東西:幫助團隊看見全貌,引發團隊變革新契機」,主題的簡介如下:

當你想要導入 CI/CD、DevOps 或 OOXXOps 時,你會如何幫助所有的夥伴建立相同的共識?讓大家可以看見相同的全貌及痛點?

當團隊開始重視 DevOps 核心精神中的「交付價值、持續改善」時,我們確實需要一些不同於傳統會議與組織溝通的方法,來輔助不同的部門及團隊打破 silos 共同看見整體流程的完整面貌,畢竟我們都知道 DevOps 從來都不是一條龍工程師自己的事情。

在本次的 Meetup,我將會聊一聊幾個來自真實場景的小故事,分享這段由 Event Storming 所觸發的團隊變革旅程。

內容分享

因為這次分享的經驗都來自於目前任職的職場,因此針對內容有做了一些去識別化,就請容我不公開釋出完整的簡報,下面就以幾張簡報快速說明這次分享的內容。

如前面提到的,這次設定的是一個很軟性的主題,主軸就是想要分享這一段時間以來,基於 Event Storming 得到的一些經驗與學習。

其中,最深的感受就是,Event Storming 是一個很棒的「引導工具」(好東西),這個好東西它好在哪裡呢?它好的地方在於,透過它我們有機會能幫助團隊「看見全貌」,藉此為「變革」這件事,創造一個「契機」。

同樣如前面所述「取之於社群,回饋於社群」,我個人能夠認識與學習 Event Storming,歸功於過去在社群中認識的國昭與 Tim,再次特別感謝他們兩位。

本來 DevOps Taiwan Community 二月底也要舉辦 Meetup,但後來因為原定的講師時間喬不攏,再加上剛過完農曆新年,也不容易臨時安排其他備援講師,最後因緣際會的就跟 DDD Taiwan Community 的組織者 Kim 談定,二月底就由 DDD Taiwan 主辦 + DevOps Taiwan 協辦的方式來結束這一回合,這裡也再次感謝 Kim 接受我的臨時提議。

既然是兩個社群一起辦活動,這次活動的報名者來自兩邊社群,所以特別在暖場時放了上面這張迷因圖。

我想來自 DDD Taiwan Community 的朋友一定都知道 Event Storming 是啥,但 DevOps Taiwan Community 的朋友可能就不一定知道了?(其實大家一定都知道啦,我只是準備在演講開場時,讓現場輕鬆一下XD)

開場丟出來的第二個梗,即是這句來自 Ruddy 老師的經典名言「專案開始之初,首重看見全貌」

透過 Ruddy 老師的名言,將現場與會者的思考聚焦到「全貌」兩個字之後,緊接著立刻端出第三個梗——「什麼是『全貌』?」

全貌啊全貌,你覺得「什麼是『全貌』」有標準答案嗎?不同的團隊或在不同的場景中,我們需要的「全貌」是相同的嗎?

更近一步追問,如果真的有一個名叫「全貌」這麼重要的東西,是我們一定要去「看見」的,那我們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來「看見全貌」?

最後,第三個提問,其實是直接破題,我認為「看見全貌」就是其中一個能夠幫助我們「溝通有效」與「有效溝通」的前提要件。

在這次的分享中,我總共分享了三段經驗談,分別來自三種場景。

  1. 自己團隊首次體驗 Event Storming
  2. 我個人抽取了 Event Storming 中的一些手法,應用在團隊夥伴身上
  3. 我們團隊帶著客戶進行 Event Storming

在第一段經驗中,我認為團隊有了上圖中的三項學習

  1. 看見專案的全貌
  2. 發掘容易卡住的瓶頸點
  3. 認識不同角色的位置

簡單來說,透過 Event Storming,我們順利盤點了過往的專案歷程,當最終我們在會議室的牆壁上呈現出專案事前、事中、事後的所有事件與其中的關鍵產出時,所有的團隊夥伴眼睛都發亮了。

好比探險隊終於拿到了一張標示清楚的地圖;上面不只告訴你會走過哪些路線,亦包含過程中有哪些關卡,哪邊是最容易卡關的天險;另外這份地圖還顯示了,來自探險隊各種不同專家留下的各種專業提示,你能一目瞭然團隊內的每個人各自負責的角色。

在團隊的 Event Storming 首次體驗中,我們強制要求專案的每一個角色都要來參加這場活動,老實說我們也多少有些擔心是否會有夥伴感到反彈,或對活動本身無感、不願意積極參與。

然而最終,整體的回饋都是正面的。

  1. 業務表示更理解未來可以怎麼協助團隊與客戶溝通。
  2. 業務及專案經理皆表示自己更理解團隊是如何執行專案。
  3. 各個工程師也表達透過這個活動,更理解其他工程師或其他角色對於同一個事件的不同觀點。
  4. 至於老闆,則是嘖嘖稱奇,直接嚷嚷著這活動應該要在每個專案都來一次!這能有效的幫助團隊回顧與整理這些重要的專案經驗、知識與產出。

至於第二段經驗,它並非 Event Storming,而是我個人參考了 Event Storming 的手法,像是「事件」、「按時間軸回顧」、「使用多種顏色便利貼」等⋯⋯,在幾位夥伴離開時,邀請他們以自己為中心,做了一次從到職到離職為止的個人覆盤。

雖然這不是一個 Event Storming 案例,但在幾次經驗中,還是有了一些學習與觀察,其中我有兩個最大的收穫

  1. 資訊 / 知識傳遞的瓶頸點、斷層。

    我相信很多企業也都有這個議題,不論你在知識管理、知識傳承、員工教育訓練做了多少努力,但總還是有力有未殆或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透過這幾次的經驗,再一次更深的感受到這個議題的重要性。

  2. 視覺化是盤點事務的好工具。

    將你所思考所講的事物,寫成便利貼,然後貼在牆上的某個位置,並且在過程中調整移動相對應的便利貼位置;這整段動作絕對不是「浪費時間」與「浪費便利貼」,反而是藉由這些動作,能有效的刺激人們不斷思考與整理想法。

最後一段經驗談,來自我們團隊帶著客戶做 Event Storming,比較特別的是這次盤點的場景,是跨兩個不同部門的案例。

可以發現,跟前面的經驗相同,Event Storming 再次幫助我們「看見全貌」;讓兩個不同部門,彼此認識雙方的角色、出發點與觀點差異,發現彼此有共同的困境與各自的困境。

而其中我覺得最美好的是,透過這樣的活動,幫助這兩個部門開啟了對話,這正是我這次分享的副標題「幫助團隊看見全貌,引發團隊變革新契機」。

在這次分享的最後,我整理了六項學習:

  1. 你需要不同的方法來幫助團隊「看見」全貌

    作為知識工作者,我們需要靠知識的堆疊來產生價值,在這個變化快速、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傳統的會議方法、傳統的組織溝通很可能會越來越難產生好的效果。想要「有效溝通」或「溝通有效」,我們需要更多不一樣的方法。

  2. 當某些不可見的東西被「具象化」之後,看見就有機會帶來一些不同的影響與變化。

    好比「發言權杖」,它將「發言權」具象化成為實體,藉此改變了會議室內的溝通方式、溝通氛圍、提升與會者的專注力⋯⋯,當我們嘗試將不可見的東西「具象化」時,也是在創造一個引入變化的契機。

  3. 擴大「視野」,避免被困在細節之中。

    全貌如此重要,因為它能幫助我們退後 N 步,從細節中釋放出來。當視野轉變之後,你才能看見真正重要的東西。

  4. 你想要引導別人,也要別人願意被你引導

    引導也不是萬能的銀彈,人依然是一個不易處理的議題。最糟的溝通之一,就是不願意溝通。

  5. 變革,並非一條龍工程師自己就能搞定的事情

    真的不要再幻想只要請一位 DevOps 工程師就能搞定一切了。

  6. 有效溝通基礎之一,大家站在同樣的高度看事情

    站在同樣的高度、同樣的起點、同樣的基準線,這都只是對齊大家的基礎而已,不然大家的天線頻道根本沒接在一起,怎麼溝通都是在鬼打牆。

小結

老實說,回顧這幾段 Event Storming 的經驗,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從好的老師身上學習、遇到好的團隊、好的客戶,讓這段學習過程有許多美好的體驗。

本來打算多寫一點內容,但在看完筆記女神 Anna Su 的筆記文之後,覺得好像想講的內容很多都已經被寫下來,我似乎可以節省一點墨水,少寫一點。(謎之音:部落格是要啥墨水)

這次挑戰了一個非技術的軟性主題,對我個人而言也是一次自我檢視與自我學習的機會。透過現場的互動、Q&A、收到的回饋意見,其實我自己也很訝異,原來針對這些軟性主題,我在不知不覺也累積了一些經驗與學習。

最後,再次老王賣瓜一次,如果你也有想要讓團隊看見全貌的需求,Event Storming 是個好東西,推薦你不妨也嘗試看看,也許它也能為你的團隊帶來一些「引發團隊變革的新契機」!

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艦長,你有事嗎?」原創作者 Cheng Wei Chen,及附上原文連結。

工商服務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