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e Tour Taipei 2015 筆記與心得(四)| 邁向 Scrum of scrums - 杜秉穎、練出精實UX - Mike Chou

接續同系列文章《Agile Tour Taipei 2015 筆記與心得》,本文繼續記錄 Agile Tour Taipei 2015 下午的議程筆記與心得。 下午選擇的是 Track 2,當時在午飯時間苦惱了一陣子,雖然一度很受到 Track 1「How to apply Agile to Growth Hack - Someda Takashi, 染田貴志」的議題吸引想要先聽 Track 1 再換場 Track 2,但 Track 2 的場地視野不佳、座位也少,考慮到換場一定搶不到好位子,因此最後整個下午都留在 Track 2。 邁向 Scrum of scrums - 杜秉穎 講者簡報已經釋出,可以前往線上觀看。 下午第一場是「邁向 Scrum of scrums - 杜秉穎」,但必須要先自首,因為精神不佳,在這場議程中一度陷入昏迷,所以記錄到的內容超少。 這場議程在劇情上是接續上午「如何在組織內有效引領敏捷變革 - 蕭存喻」的案例,也就是遊戲橘子內部的敏捷變革經驗分享。 首先講者向聽眾問了幾個問題: 團隊類型? 是新創、公司自開發產品、接外包或其他。 團隊規模? 5 ~ 50 以上是落在哪一個區間。 開發方法或流程? 是 Waterfall、Being Agile、Doing Agile或自以為 Agile。 透過問題開場之後,講者開始進入正題,前面的題目也是講者在爲自己鋪梗,因為講者所處的團隊正是經歷由小變大與持續引入敏捷變革的過程。 在他們持續引入的中途遇到了一個狀況,即是乍看之下「團隊好像很 Agile」,感覺該做的都有做 (testing、CI、CD),但隱約還是感覺有些問題,例如會議時間很長、沒效率且難以達成共識、對 sprint failed 好像沒感覺又好像很害怕。因此驅使他們決定新一波的敏捷改革。...

December 14, 2015 · Cheng Wei Chen

Agile Tour Taipei 2015 筆記與心得(一)| 從敏捷與精實看軟體開發的未來 - 李智樺 Ruddy Lee

這次特別報名參加了 Agile Tour Taipei 2015,要來補充一下 Agile 與 Lean 相關知識,兩天的活動包含了議程與 Workshop。不過因為 Workshop 正好辦在週日,雖然有幾個感興趣的活動,最後也只能放棄無法參加。 議程從上午 9 點直到下午 4 點半,上午只有一條 Track,但下午則分為兩條 Track。偏偏下午兩條 Track 都有想聽的題目,被迫要有所取捨,導致在中午午餐時間,我在內心演了好久的內心戲,掙扎許久最後選擇了 Track 2。 首先是第一場議程的筆記與心得: 從敏捷與精實看軟體開發的未來 - 李智樺 Ruddy Lee 講師簡報已經釋出,強烈建議務必要閱讀學習。(立即瀏覽) 同時 Agile Tour Taipei 2015 已經釋出本議程的錄影。 首場議程是由金牌講師 Ruddy Lee 擔任,在議程正式開始之前,講師就已經提前開始與聽眾們有著許多的互動,講師一開始就直接開始在白板上畫出「看板」,並請工作人員拿出便利貼開始整場傳遞,邀請聽眾可以寫下任何與 Scrum 相關的問題貼在白板上。 老實說在那個當下,我一度覺得自己是不是走錯場子?今天不是來聽議程的嗎?怎麼彷彿走到 Scrum Master 教育訓練場。而事實上講師所有的舉動,其實都是在默默的鋪梗,當簡報進行到後半之時,就會恍然大悟,原來白板上的「看板」就是簡報內提到的「Q &A 看板」。 在開場中講師有提到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觀念,意思大約如下: 「敏捷其實並不是一個強調『快速』的開發方法,它是用來處理複雜問題的方法,因為它是一個務實的方法。而正因為它能有效地處理複雜的問題,彷彿很快就能解決問題,因此造成大家覺得它很快!」 我覺得這一個觀念的重要性在於讓人對於「敏捷」建立正確的態度,因為真正重要的需求是什麼?應該是「解決問題」,而敏捷提供你一套方法來有效的「解決複雜的問題」。當你可以一再地「務實且有效地解決複雜的問題」,並且定期不斷的「持續改善」,那麼自然你的效率也就越來越「快」! 接著進入議程的主軸,整場議程主要環繞在「看見」這兩個字。首先講師連續用了幾個範例來讓聽眾體會「看見」,強調人們經常需要看見,看了之後才有感覺,才會產生聯想。 例如單車登山的照片,往往你會看見的照片有兩種,一種是車手順利上山,在山頂上的勝利姿勢,另一種是車隊在半路中努力克服陡坡的奮鬥過程。但實際上的情況卻不是如此美好,事實是山頂或山路上可能是車滿為患,車手在登山過程中經常被卡在車陣之中。你所看到照片不過是一個過度美化的結果,所以「看見」不只是看表象,更要能看見「真諦」。 繼續更多「看見」的例子。 同樣是飛機窗外的景致,但是去程與回程帶給人的聯想是不同的。你若在去程飛機上,看到窗外的景色,恐怕你的聯想是: 「下飛機後要先去哪邊 checkin,接著要去哪邊與客戶碰面,然後⋯⋯」 若是回程飛機,恐怕你所想的則是: 「終於可以放鬆休息了,想念家中的妻小⋯⋯」 同樣類似的景致,但能產生的聯想卻是大不同。 飛機的舉例還延伸講到另一個重點,就是「抽象化」。當面對問題時我們要將問題「抽象化」,就像飛機越飛向高空,則地表物體顯得越來越小,你就能看到更多的「全貌」;這就如同由「極度明確」往「極度抽象」的方向前進,當飛到一定高度之後,你會發現問題就只是地表上的一個小點而已。 接著下一個「看見」的範例是一段影片。 講師播放了這幾天被許多內容農場瘋傳的影片《CANAL+ Football - Cameramen》 不過這裡當然不只是為了博君一笑,講師其實是要借用影片中表現的「因為有賣力的攝影師所以我們才能在電視上看到精彩的足球轉播。」這個概念,來類比「看板與專案」之間的關係。 不同於影片,下一個「看見」的範例是一個故事。 講師提到他曾收過一封 E-mail,有位年輕人請他看一下某個網站,但當年的他並沒有任何的感覺,因此遲遲沒有回覆對方,然而多年之後現在這個網站是人人都在用的 Google。...

November 16, 2015 · Cheng Wei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