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 Taiwan Meetup #6 簡短紀錄

 (圖說:本次 Meetup 大合照)

DevOps Taiwan 社群在 2017/5/17 舉辦了 Meetup #6,因為這是一場充滿實驗性質的 Meetup,因此將主題訂為「實驗、連結、對話與成長」。

  • 感謝 104 資訊科技贊助所有的零食與飲料,以及所有的文具耗材。
  • 感謝極客窩 (Geek Cave) 贊助場地。
  • 感謝 tonypai 願意自告奮勇擔任 Ignite Talks 的其中一位講者。
  • 感謝譚御丰擔任「非技術之主題分享」的講者。
  • 感謝 John Yu 協助場地佈置並在 open space 的時段擔任小幫手。
  • 感謝多位來自敏捷社群的朋友,open space 能順利進行你們每一位都功不可沒。
  • 感謝 DevOps Taiwan 志工群的幫忙。
  • 最後也感謝社群朋友的熱情參與!

就以此文簡短紀錄一下本次活動。

籌備

Meetup #5 之後,社群又陷入缺講者的狀態,同時社群志工群們各個都被本職工作追著跑,Meetup #6 到底該如何是好?

但很幸運的,譚御丰當時有參加 Meetup #5,在活動結束之後的閒聊當中,我忽然想起,他所任職的公司即是一間跨國的軟體公司,而這不正是我思思慕慕想要尋找「跨國團隊工作經驗分享」、「跨國企業工作經驗分享」這一類講者的最佳人選嗎?

真的要感謝譚御丰的幫忙,當下隨口詢問他是否能夠分享與「跨國團隊經驗」相關的主題,內容不管是團隊文化、協同合作經驗、或任何相關的趣事皆可。而他便立即熱情地表示,只要時間上能夠配合,他自己也很願意嘗試挑戰這種非技術類型的主題。

於是,Meetup #6 的講者就這麼幸運的敲定了。而為了配合譚御丰可行的時間,原本兩個月一次的 Meetup,本該是六月才會舉辦 Meetup #6,也就順水推舟的改在五月舉辦。

另外與此同時,DevOps Taiwan 社群與 Agile Community TWiThome 正默默地籌備要舉辦 DevOpsDays Taipei 2017,而其中一個令人擔憂的關鍵便是 DevOpsDays 的一項傳統與特色,即是 open space 開放空間會議。

open space 這是不論世界各地哪一個城市舉辦的 DevOpsDays 都會安排的一項活動,而且規劃的時程皆不短,至少會佔用一整個下午 3-5 小時的時間,這對於習慣參加一般常見之技術研討會的與會者來說是一件新鮮且有挑戰性的事情,同時也是令活動主辦單位相當不安的一件事情。

該怎麼說呢?對於技術研討會,大多數人多半已經習慣了接受單方向的資訊傳遞,來參加活動就是聽演講、吃便當、聽演講、吃下午茶、聽演講、聽聽別人會問哪些 Q&A,最後下課回家。對於主辦單位而言,只要能夠找到足夠數量、足夠份量的講者與主題,接著活動場地、食物、網路不要太糟糕,基本上活動都能按著既定的 SOP 走下去,通常不太會發生什麼無法控制的狀況。

但 open space 完全不是這種標準 SOP 的活動,當然 open space 依然有它的模式與規則,但 open space 在活動進行中是充滿未知數的,這是一個需要適度仰賴引導員技巧以及現場能否自然形成一定數量之自組織的活動形式。正因為此種特性,open space 能夠激盪出許多令人驚奇的創意與火花,參與 open space 能令人深刻地感受到人們的熱情與體驗深度的經驗分享與交流。然而也正因為此種未知性,讓我們在籌辦 DevOpsDays Taipei 2017 時,對於 open space 到底該如何安排感到有一些擔憂。

基於這樣的憂慮,我們決定不如就先在社群當中實驗一次 open space。一方面是一場實驗,另一方面則是一種推廣,畢竟上次 Meetup #5 回收的意見回饋中,有將近一半的人表示沒有聽過 open space。希望藉著 Meetup 能讓更多人認識此種活動形式,這同時也是為了 DevOpsDays Taipei 2017;因為假如有越多的人知道 open space 的美好,那麼屆時 DevOpsDays Taipei 2017 舉辦 open space 時,就能夠吸引更多熱情的朋友參與;一旦有越多熱情的朋友參與,就越能夠激盪出更多充滿創意、熱情的深度交流。(事實上,敏捷社群那邊已經舉辦過很多次 open space 的活動了。但普遍還是有很多人並不認識什麼是 open space。)

因為上述的原因,最終 Meetup #6 才演變成最終大家知曉的面貌,一場充滿著實驗精神的活動。Meetup 被切成三段,三段之間互不相關,分別實驗不同的活動形式,老實說連我自己都有些訝異,但無論如何本次 Meetup 還是順利的籌辦完畢。

另外,因為 open space 會讓所有專注投入其中的參與者消耗大量了腦力,因此現場當然要備有各式各樣的飲料與零食,當我們還在煩惱餐點經費要從何而來時,在社群志工的適時引薦之下,104 資訊科技即表示願意大力贊助本次的 Meetup,在此要再次感謝 104 資訊科技對於社群的熱情贊助,謝謝。

 (圖說:食物送到現場的當下忘了拍照,總之請想像這個數量 * 10 倍差不多。 )

活動過程

如前面所提,這次 Meetup 分成三段,分別是:

  1. Ignite Talks
  2. 非技術之主題分享
  3. open space 開放空間會議

以下就分別描述一下當日的過程與狀況。

首先是 Ignite Talks。想當然的在社群中募集 Ignite Talks 的講者,結果 0 人報名,於是只好主辦人自己先跳下海準備一場。然而自己其實也是忙翻了,因此決定偷吃步,反正每次活動都會需要一段開場白,而開場白每次一講大約也要花費個 10 分鐘,不如就轉換成 Ignite Talks,一方面不用另外準備題目,另一方面又能壓縮開場白的時間,一舉兩得,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小聰明。(謎之音:你有事嗎?)

 (圖說:這個開場白即是以 Ignite Talks 的形式進行的。)

當然身為主辦人才不會這麼沒良心,用這麼空洞沒內容的東西就讓 Ignite Talks 結束。在講完開場白之後,立即二度登台,將過去分享過的自動化相關主題精簡濃縮之後成為第二場 Ignite Talks - 「自動化的關鍵」

 (圖說:自動化不一定是快快樂樂、簡簡單單的。)

最後第三位 Ignite Talks 分享者是來自 104 的 tonypai。雖然在社群中沒人主動報名擔任分享者,但志工群還是順利推坑了一位同事,再次感謝 tonypai 的熱情響應,為我們帶來的主題是「現在的前端 JO 4 要不務正業」,而其內容一言蔽之就是「前端工程師的甘苦談及前端技術樹的問題」。

(圖說:帥氣的 tonypai)

Ignite Talks 在台灣其實以前也有人辦過,像是「Ignite Open Data / 點燃開放資料之夜」或「GIS 閃燃講 - 逢甲大學GIS中心」,想更認識什麼是 Ignite Talks 可以參考官方網站 http://www.ignitetalks.io/

對於 Ignite Talks 有興趣,想要挑戰看看的人可以先參考這一場分享「Ignite Show: Scott Berkun - “Why and How to Give an Ignite Talk”, Ep 19.」,內容就是在介紹該怎麼準備你的 Ignite Talks。

Ignite Talks 結束之後,立即接著上場的是第二段的活動「非技術之主題分享」,由譚御丰為我們分享「跨國軟體開發的酸甜苦辣」。

在內容中譚御丰提到他們的跨國團隊橫跨數個國家,包含美國、加拿大、台灣、英國⋯⋯等,基本上是一個日不落企業的概念。但可惜的是不同地區的團隊之間在溝通上仍然做得不夠完善,因此難免還是會有溝通不良、交接不全及無法充分發揮「日不落」的優點。除此之外,他也分享了其中的一些文化差異、觀念差異與趣事,但身為 Meetup 主辦者,我當時為了下一階段的活動跑來跑去,因此其中的細節就沒能仔細聆聽,只能希望會有好心人可以幫忙補完更多分享內容了。

 (圖說:也是帥哥講師的譚御丰,雖然他說自己平常都是穿涼鞋出門的啦。)

最後即是這次 Meetup 的重頭戲 open space!

因為這次 Meetup 的目標是實驗與推廣,因此 open space 的行程安排的比較短一點,只有進行兩個回合,同時每個回合只有 20 分鐘。

首先,先向所有的參加者說明 open space 的進行方式,並且同時讓大家開始發想在「CI / CD / Automation 的疑惑、困境、挑戰與機會」這個大主題之下自己想要與其他人討論的題目。

open space 的活動方式與規則就不重複說明了,有興趣者可以參考下列資料:

因為有一半的參加者完全沒聽過 open space,為了避免冷場,志工群有事先準備了幾個題目備用,在首先從備用題目中舉出三個拋磚引玉之後,很快的在「CI / CD / Automation 的疑惑、困境、挑戰與機會」這個大主題之下,產生了共八個題目,將在接下來兩個回合的 open space 中進行討論。

  • 如何有效率的發想需求?(最後無人討論)
  • 導入自動化測試會遇到的困難?(最後無人討論)
  • 自動化後工作量的變化?
  • CI / CD 怎麼幫助團隊 increase productivity?
  • CD 上 production 是理想的?
  • 你們都將什麼自動化?
  • 為何不想導入 CI / CD?
  • 導入過程中遇到阻礙是如何排除的?

順便記錄一下,志工群備用的題目如下:

  • 你們都怎麼管理 CI / CD 過程中的 Artifacts ?
  • 你們都將什麼自動化?
  • CI/ CD 改變了什麼?
  • 為何不想導入 CI/CD?
  • 導入過程中遇到的阻礙是如何排除的?
  • 導入之後,真的覺得獲得了什麼好處?
  • 導入之後,團隊的氣氛跟原本未導入時,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 如何在既有仍需要人為介入的老舊系統裡導入 CI/CD ?
  • 如何讓團隊不做 rutine 的工作?
  • 如何讓機器管理機器?

剩下的篇幅就用幾張照片來補完 open space 的活動紀錄。

 (圖說:題目發想完畢,即將開始第一回合。)

 (圖說:有吃有喝有討論。)

 (圖說:一邊討論的同時,要一邊將討論的重點記錄下來。)

 (圖說:熱絡討論的一桌,可以發現有許多敏捷社群的朋友身在其中。)

 (圖說:你看,討論過程多開心啊。)

 (圖說:另一區討論實況,站著也可以繼續討論。)

 (圖說:蜜蜂與蝴蝶,討論結束、累了,或對於題目沒有興趣,那麼就當蜜蜂前往其他區域,或當蝴蝶在一旁閒聊休息也可以。)

剩下的照片是 open space 各桌針對題目討論的結果,分別記錄在各桌的壁報紙上。  (圖說:這一桌是誰負責記錄的啊?)

 (圖說:自首這我記錄的。)

 (圖說:這一桌超熱絡的,有多位敏捷社群的朋友在其中。)

 (圖說:聽說這一桌很快就討論結束,結論就是自動化之後工作量反而大增!)

 (圖說:非常務實的一個題目。)

意見回饋及活動檢討

延續上次 Meetup,這次我們當晚也快速地做了一個簡單的活動回顧:

  • 當晚五個社群活動撞期,這部分不知是否有辦法避免。
  • 事前作業準備的不夠充分,同時也要更提早一點預備。
  • 當晚場地的麥克風不知怎麼了,一直出狀況,造成了額外的困擾。
  • 整個活動的時程安排得太緊了,導致 open space 的說明講得有些太快、不夠清楚。
  • open space 的結束收得不好,讓大家自由回饋一句感想,結果多半只收到「很有趣」、「謝謝大家」這種制式回饋。
  • 食物買太多,但是小包裝零食與瓶裝飲料大獲好評。
  • 雖然嘗試讓各區的距離拉遠,但場地的回音還是太大,在 open space 時討論的聲音還是會互相干擾。
  • open space 一回合 20 分鐘太短了,討論剛熱起來就差不多要結束了,應該要 30-40 分鐘為佳。

另外,open space 也獲得一位參加者的熱情回饋:

  • 因為之前我也只看過介紹與圖片,完全不知道實際運作起來的感覺,所以就我第一次參與的人來說,算是很成功。我覺得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和陌生人進行深度的技術和經驗交流的確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再次宣傳

再次感謝所有人對於本次 Meetup 的協助,謝謝大家! 另外,社群要能夠長久運行下去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支持與鼓勵,如果你對於社群活動同樣包持著熱情,歡迎加入志工主動參與社群活動。

  • 如果對 DevOps Taiwan 社群有任何好的想法,歡迎提供給志工們參考,我們會認真看待大家的回饋,希望能讓社群越辦越好。
  • 如果你有意願擔任講者,歡迎與志工聯繫!如果擔心自己的經驗不足,或覺得有些經驗想要分享,但是卻不知該如何組織出一個完整的題目,沒問題,請與志工們聯繫,我們可以協助你釐清思緒!說一句實在話,除了在台下聽講之外,上台分享經驗也是一種很棒的成長機會,分享對於個人成長絕對是有助益的!
  • 如果貴單位、貴公司有意願贊助 DevOps Taiwan 社群,也歡迎與志工聯繫喔!
  • DevOpsDays Taipei 2017 正緊密的籌備當中,有更多的消息我們會再一一公布讓大家知道!也請大家密切注意 DevOps Taiwan 社群的 FB 社團

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艦長,你有事嗎?」原創作者 Cheng Wei Chen,及附上原文連結。

工商服務

更多文章